在栀兰的日记里,她写的最多的是对嘉濠的思念。每当遇到难处时,栀兰就格外地想念嘉濠。还像嘉濠活着的时候那样,她把所有的委屈都告诉他,希望从他那里获得安慰和力量。
虽然她知道嘉濠早已不在身边,但她改不了这个习惯。她边写边哭的时候,感觉嘉濠就陪在她身边,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她,耐心地听她的诉说。
她甚至能感受到嘉濠轻轻拍着她的肩膀,像从前那样安慰她,告诉她“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。”这种感觉让她在孤独和悲伤中找到了一丝温暖,仿佛她的嘉濠又回来了一样。
听筱媛说她的日记将来可以整理出版,这让栀兰不得不考虑要认真对待这件事了。
本来她写日记是用来打发时间的,就是写着玩的。现在既然要出书,栀兰想,“我得好好写了,一句话,一个字都不能再马虎了。”
她以前不会写的字就随便画一下,或找个字代替,现在她学聪明了,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空出来,等筱媛回来问完了她再补上去。
有了孩子们的帮助,栀兰读书的劲头更足了,她每天把空余时间,都用在读书或写日记上,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,也了解了许多外面的世界。
孩子们给拿回来的各种报刊、书籍只要带字的,她都留下,全部都当她的教材。每次读到不认识的字,就抄在一张纸上,等着孩子们回来教她。
桅兰的聪明、好学的劲头,让女婿、儿媳这几个年轻人都佩服的心服口服。儿子儿媳、女儿女婿、孙子外孙,全部都成了她的老师。
不管是谁回来,她都笑眯眯地拿出来一张纸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十几个她不认识的字,或不懂的词语,叫孩子们给她讲。
一段时间以后,栀兰的识字水平,超乎孩子们的想象。她写出来的好多不常用的字,连大学毕业的儿女们,都要想一想才能准确地答上来。
但是不管是多么生僻的字,只要给她解释一遍,她就能牢记在心里,保证不用问第二次,这让她对学习充满了信心,她不再惧怕年龄和身体的衰老。
大量的阅读,不但丰富了栀兰日记的内容,而且她的写作能力也有飞速的提升,她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爆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。
不论是清晨还是深夜,只要一有空闲,或者是想起了过去的什么事,栀兰就坐下马上写出来,心里才踏实。
栀兰每晚睡觉都会做梦,有时是哭醒,有时是被吓醒,只要她醒了,就马上拉开灯,把本子翻开,把梦中的情景细细描绘出来。
有一次,她又梦到了嘉濠,他就站在自己的面前,却像不认识她一样,栀兰想伸手去拉他,可他却转身就走。栀兰在后面边哭边喊,嘉濠就像没听见一样,一晃就不见了。
栀兰越哭越伤心,直到哭醒时,脸上挂满了泪珠。这只是梦,但那份情感如此真切。
她哭得心好难受,拉开灯,拿起笔边写边哭:“嘉濠,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想么你,我天天都盼着能在梦里看到你。“她哭得写不下去了,坐起来哭一会儿,再趴在炕上接着写。
”我每次梦到你的时候,你不是远远地看着我,就是对我不理不睬,连一句话都不说就走了。你为什么不能跟我好好地说几句话?你为什么不能好好陪我待一晚……”
她不懂结构,也不懂情节,想到哪写到哪。心情表达出来了,她心里就好受多了。
栀兰后悔自己写晚了,她对自己说,”要是早知道这种办法管用,何必当初憋成那样,唉!想想那几年,我都要憋死了。”